所謂的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就包括企業內部生產工藝控制、質量檢驗等使用的測量設備,這些測量設備進行檢定還是測試(可以理解為現在的校準),計量檢定機構,送外檢/校還是內部檢/校,檢/校的周期多長,均“由企業依法自主管理”、“自行確定”和“自行決定”、“任何單位不得干涉”。而關于計量標準考核的規范則是要求“企事業單位的1高計量標準”必須建標并接受考核,對于用于內部校準類似于計量標準的“測量設備”并沒有要求強制建標和接受計量標準考核。
作為一門現代科學,計量(metrology)在國際計量術語中已經有了明晰的概念——計量校準是關于測量的科學,計量實驗室,包括涉及測量理論和實用的各個方面,不論其不確定度如何,也不論其用于什么測量技術領域。這個關于計量的定義是由有關測量的數個國際組織(包括BIPM、IEC、IFCC、ISO、IUPAC、IUPAP、OIML和ILAC)聯合組成的計量學聯合導則委1員會(JCGM,Joint Committee for Guides in Metrology)給出的。該定義的核心指向是:計量是關于測量的科學。
什么是計量檢測
從詞源上看,計量檢測一詞雖未見在我國古代典籍中出現,但可以推斷它是由“度量衡”的概念逐步衍生而來。度是長度,量是容量,衡是重量。在古代,合肥計量,所謂“權衡”其實是指用權(砝碼、秤砣)來稱量,而“衡器”其本意是天平,后引申為所有確定重量的量器。計量一詞對應英語metrology,根據維基百科,計量公司,metrology由希臘語measure加上后綴logos構成。希臘文中的logos有“宇宙萬物之規律,絕1對之準繩,以及人類一切的依歸”的意思。那么這兩個詞聯系到一起,我們是不是可以說“計量是測量的絕1對準繩和一切的依歸”?
您好,歡迎蒞臨合肥科準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